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

国际前沿文学理论家让•贝西埃应邀来我院举行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10      浏览次数:

应张龙海院长的邀请,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前沿文学理论家――让・贝西埃(Jean Bessière)教授于20151022日至23日前来我院举行了两场学术讲座。

 

第一个讲座的主题为《当代法国文学的非现实性与独创性》。贝西埃先生首先提出从两个角度,即用一种复兴上世纪2030年代及5070年代先锋派传统的角度和拒绝使用这一传统的角度对当代法国文学进行解读和评估。当代法国文学中颇大的一部分,由于其对先锋派传统的眷恋,造成当代法国文学很少认同当今国际批评界的准则,即后现代与后殖民主义的准则。这就导致当代法国文学的非现实性,即与当代的错位。而当代法国文学中并不依附先锋派传统的那一部分,通过某种参照性游戏或写实论方式、通过对与原初表现相混淆的行动的塑造和对分歧的塑造,对当代性的特征进行界定,从而展现出自身的独创性特点。贝西埃先生在向大家分析当代法国文学的这两方面特征时,以奥利维埃・罗兰的《世界的创造》、乔纳森・利特尔的《复仇女神》以及米歇尔・维尔贝克的《一座岛屿的可能性》为例,运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手法,全面综合分析了法国当代文学的特征;并向听众们解释了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性社会”以及“自我创造”的概念以及瓦莱尔・诺瓦里纳的戏剧《我是》中言语的多重性与多重背景的互动游戏。

 

第二个讲座的主题为《法中关系发展与文学》。贝西埃先生谦虚的表示自己既非国际问题学家也非经济学家。但他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文学的角度,结合历史,将目光投向中法建交之初,以戴高乐将军派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访华为切入点,为我们解释了法中关系的进展。他表示,文学具有历史性,文学名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应出历史的进程。但是,他也指出,当今西方对中国的研究依然使用的是西方的研究方法,都没有把中国的现实情况放在一个可以引发思考、审视并可以吸引众多中外专家的背景之中。西方的研究多是点状的、片面的、介绍性的和过于绝对的。因此,今后对中国的研究应当由来自法国、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多国团队共同完成,例如以历史的、理论的角度建立中西方比较诗学。这样做既可以增进中西双方的互相了解,有助于摒弃偏见和刻板印象,又为着眼于全球性文化的交互人类学领域的创新提供新的基础和研究方向。

 

贝西埃先生与师生进行了良好互动,他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为师生详细解释专业术语和概念,讨论气氛热烈,师生受益匪浅。

 

贝西埃先生学术成就硕果累累,截至2012年,共发表专著14部,主编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文集60部,其他编著7种,为大百科全书、重要文学词典撰写词条2500页,在国际上用法文、英文、西班牙文发表论文324篇。在全球数十所大学担任过客座教授,被聘为多所大学荣誉教授。

 

法语系本硕学生、老师以及其他院系老师专注聆听了此次讲座。法语系青年教师沈澍、袁唯分别担任了现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