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下午4时,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昌珂教授应邀在南光三313报告厅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欧语系德语专业的师生作了一场以“德国流亡作家和流亡作品”为题的讲座。欧语系副主任方厚升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我院德语专业全体教师、法语系部分老师到场共享文学魅力。
首先,方厚升教授对应邀嘉宾李昌珂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李教授学术研究的方向、求学经历以及对德语作出的杰出贡献。随后,在全体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李昌珂教授围绕“德国流亡文学”这一出题开始了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讲座。
李教授主要从流亡文学的社会背景、流亡文学作家和流亡文学三个部分为大家详细讲解。为了使大家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流亡文学,李教授首先在介绍流亡文学产生的背景,即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纳粹统治下德语文学界掀起的可怕“风暴”和思想控制,这成为众多文学大家流亡的前提和原因。
在随后的部分里,李教授以茨威格、托马斯·曼、安娜·西格斯等作家为例,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德国流亡作家和他们在流亡时期创作的作品,分享了他们的生平经历,以及个人的创作特点。通过深刻剖析和解读相关作家及作品,李老师不仅仅为我们总结了流亡作家在流亡前后文学创作特点的差异,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李教授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必备德语文学常识的同时,也深刻感受作家们的精神世界。
基于前两部分的内容,李教授在最后一部分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德国流亡文学的特点、形式及发展状况,阐释了流亡文学作品中作家的情感寄托和它所承载的时代精神。讲座的尾声进入到自由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纷纷积极提问,主动表达自己对于德语文学或者德语研究方面的困惑,李教授也就如何学好德语文学、如何评价相关作家以及现当代德国文学的发展情况等问题做了细致地解答。
最后,李昌珂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德语教学事业的见解和感悟,从社会现实和语言学习差异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德语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勉励在场同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德语研究道路。至此,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如潮的掌声中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