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上,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高宣扬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为师生们作了题为“利科:在反思和迂回中创造”的讲座。法籍高宣扬教授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学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东吴大学任教和研究。 保罗・利科是高宣扬教授的恩师益友,一生勤于著述,他的思想不仅在哲学和文艺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和美学正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利科在法国学术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威望,并且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对国际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常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象学家和诠释学大师之一。但是,也许正因为利科的思想更加注重与传统接续,显得过于学院派,过于稳重而不够激进的缘故,在我国研究当代法国哲学和文论的学术领域里,相较于德里达、福柯等,并不算热门人选。这次讲座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位欧洲古典哲学和人文传统的继承者,去了解其历经二十世纪一系列的思潮起伏,吸收和综合了近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之后,所创立了自具特色的“反思的行动诠释学”。高教授梳理了利科哲学思想的演化历程:在开始阶段,利科从法国的角度接受胡塞尔的德国现象学,卡尔・雅斯培的存在主义以及海德格的存在主义的现象学;其后,他将诠释学结合精神分析法和结构主义,寻求一种反思的哲学思想;接着,结合伽达默尔的理论对现象学进行改造,“使现象学嫁接在诠释学的树干上”。在最后一个更具建设性的阶段中,利科集中地思索,在隐喻和叙述形式下,语言的创造性的问题。在其思想成熟阶段,利科提出,一切存在必须通过对于异域和异于自己的“他者”的“诠释迂回”,才能完善充实自身,使其获得一再的重生,延长文化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这种“诠释的迂回”并非仅停留在理论领域,更是要付诸于行动,从诠释的文本走上行动领域的超越。 在讲座之后的提问环节,我院师生与高教授不仅就利科的哲学思想、他者与迂回等问题进行了互动问答,还将讨论拓展到翻译与跨文化的领域,讨论气氛热烈。法语系师生、英语系研究生及其他师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了讲座。 |